五道河村联合社蔬菜大棚
千亩葵花种植基地
西瓜装车
海红果丰收
近年来,为拓宽农民增收新路径,府谷县古城镇立足当地资源禀赋,深耕“土”资源,做优“特”文章,延伸“产”链条,通过优化农业结构、提高特色产业、创造经营模式,倾力打造“红色”海红果、“黄色”米凉粉、“绿色”林果蔬、“金色”向日葵、“白色”绒山羊、“褐色”老陈醋、“蓝色”光伏板“七色产业”,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“七彩缤纷”秀丽画卷。
2024年,该镇经济联合总社创收50余万元,带动全镇7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;成功获评“全市乡村振兴示范镇”“全市人才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点”“全市科普教育基地”等称号。
统筹谋划 构建产业多元提高格局
古城镇是府谷县东部纯农业乡镇,过去因地处偏远,交通不便,人员流失严重,经济提高比较滞后。
乡村振兴,产业振兴是关键。近年来,该镇紧紧抓住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牛鼻子,打破农业产业结构单一、增收渠道不宽的提高桎梏,聚焦“龙头企业+镇经济联合总社+村联合社+科技人才+基地”提高模式,因地制宜做强“七色产业”,带动群众增收致富、壮大集体经济、促进乡村振兴。
兴一个产业,富一方百姓。走进古城镇经济联合总社瓜子炒货厂,干净整洁的生产车间机声隆隆,瓜子在先进的流水设备、全自动筛选机中高速运转,工人忙着对瓜子进行分拣、筛选、打包、装盒。 2022年以来,该镇积极引进龙头企业,与县供销社合资筹建瓜子炒货厂,目前该公司已规模流转土地4000余亩,配套炒货能力2000吨/年加工厂,企业年营业收入500余万元。
为延伸产业链,让瓜子等农特产品既产得出、产得好,也卖得出、卖得好,该镇主动融入市场大局,指导建成线上直播带货展厅,邀请知名网红做直播、拍视频,多形式、多场次参加大型农产品展销推介。组建专业营销团队,开拓现代化市场运营模式,连通农超、电商等“线上线下”双向销售渠道,让瓜子等农特产品出村进城,走向餐桌、走进商超,逐渐提高出一条完整的绿色循环产业链,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“大产业”。
七色产业,七种经济,看似独立落子,下的却是“一盘棋”,它需要串点成线,体系谋划,统筹推进。近年来,该镇有效采取“资源整合+资金捆绑+项目打包+多元合作”的方式,积极争资要项、引进人才,先后投资建成味之源醋厂、海红果集散中心等产业链延伸项目,研发出果丹皮、食用醋、米凉粉等绿色健壮食品,申报注册“府州古城米凉粉”“府果红”“府郷源”等商标,有效推动白绒山羊、光伏能源提高壮大,带动低收入人群持续稳定增收,促进增加劳务收入120多万元,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、产业提高品牌化,带动“七色产业”上质量、突特色、增效益。
协同提高 推动特色产业全面升级
在精心培育下,春有葵花发新芽,夏有海红挂枝头,秋有谷熟瓜菜绿,冬有光伏仍增收。一年四季,古城镇总能看到“七色产业”增收场景,这是该镇壮大集体经济、促进农民富裕富足的有力证明。
2024年,该镇强化“一镇一特、一村一品”产业培育,在推动联合总社抱团提高的同时,积极盘活各村联合社资源,统筹种植、养殖、加工等主导产业,探索差异化经营方式,推动集体经济提高壮大。古城村联合社利用川道灌溉基础优势,引进贝贝南瓜、西瓜等种植能人,提高集中连片种植产业,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实现20万元以上收入;沙圪坨村联合社投资建成味之源醋厂,年可实现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;五道河村联合社积极引进返乡创业青年和技术人才,大力提高大棚果蔬等产业,村集体经济收益达7.5万余元;罗家沟、园则湾等村结合自身实际,投资入股光伏新能源产业项目,可为村集体带来收益5万余元。
近年来,为拓宽村集体经济提高之路,古城镇经过充分调研、全面征求群众意见后,示范成立了镇经济联合总社,走上了“向山水土地要收入、向改革创造要提高”的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业态转型的提高之路,全面整合农技专家等人才资源,吸纳本地致富能人、杰出青年加入经济联合总社,盘活人才存量,拓宽人才增量,组建产业提高“讲师团”,分类开办米凉粉制作、葵花西瓜等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等培训课程。通过“学说+操作”的模式,全面提升“田秀才”“土专家”技术水平。
同时,动员7名致富能人、科技人才规模流转土地、承包厂房,带动劳动力就业50余人。充分发挥帮扶企业单位职能优势,持续推广“村企联营”,组织动员8家企业结对共建,招商引进龙头企业3家,示范推广“公司/人才+集体经济组织+农户”的产业化经营模式,建起“租金收入+保底分红收入+转移性收入+务工收入”四项收入联农带农机制。示范推广“校地合作”,在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能力素质提升培训3人,与2所科研院校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,提供特色农业、良种繁育等技术服务10余次,达成高质量海红果茯茶等技术攻关合作意向,推动“海红果果丹皮、瓜子炒货厂、味之源醋厂”3个产业项目落地转化。
振兴新篇 打造宜居宜业乡村典范
村容村貌靓丽宜居,农户小院精细温馨,“三产”提高势头强劲,广场健身设施完备……一幅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的和美乡村画卷在府谷古城铺展开来。
乡村振兴,和美共行。古城镇立足“两川四沟”结构布局,创造提出“川道万亩良田、梁峁旱作梯田、坡地林果田”的提高理念,围绕“一区、一带、三心、多点”的提高思路,按照工农互哺、双促双进、两翼齐飞的提高模式,体系谋划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基本思路、提高目标、总体布局和主要任务,全面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。
据了解,该镇秉承“生态兴、产业旺、农民富、乡风美”的提高理念,突出围绕基础设施建设、产业提高和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,进一步加大项目包装和建设力度,按照“所有职业向兴产业汇集、所有力量向兴产业倾斜、所有资源向兴产业聚焦”的提高要求,高质高效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,最大程度提升群众生活质量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。2024年,累计争取整合各类资金5000余万元,实施完成引黄供水、文化广场、养老院、停车场、人居环境整治、水电路等46个乡村振兴项目,推进公共基础设施改善、产业提高提升和乡村有效治理,让全镇人民共享高质量提高成果。
“立足‘七色产业’新品牌,古城镇正把提高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、农业高质量提高的重要抓手。”古城镇主要负责人说。下一步,该镇将抢抓煤矿开发机遇,全力提升乡村提高、乡村建设、乡村治理水平,持续在扩大规模、提高质量、全链提高、打造品牌等方面完善现有产业提高格局,构建多元化特色产业提高体系,以产业高质量提高为乡村振兴添翼赋能。
(照片均为资料照片)
信息来源:榆林日报